活動與消息

2019/09/11 日立找夥伴 建全球製程品管標準

       2028年全球再生醫療將擴展到2,500億美元商機誘人,但各國法規不一、供應鏈和材料設備缺口、人力成本高昂成發展瓶頸,日立化成再生醫療部副部長古石和親指出,將力拚建立全球一致的製程品管標準,除在歐、美、日布局外,也將在台灣建立細胞製造工廠,集團正以攻占全球三成市占率的設備為目標。

       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啟萬表示,台灣的再生醫療產業正處於高速成長期,但也面臨細胞製造生產效率、成本、法規管理等缺口,而合理的定價與商業化策略也很重要,需要跨域的整合。

       古石和親及林啟萬是在10日舉行的「全球再生醫療產業化趨勢與發展論壇」中,對產業趨勢、發展策略和台灣發展細胞與再生醫療的潛力,做了精闢的分析。

       古石和親指出,日立化成已和全球重要廠商建立合作關係,如諾華CAR-T產品也是由日立於美國的CDMO所製造,日立最終希望能建立一個全球一致的製程品管的標準。以CAR-T療法為例,日立預期在2022年將再生醫療之成本降低47%;而為因應全球再生醫療市場預計於2028年將擴展到2,500億美元的趨勢,日立也將與台灣業者合資於台灣建立細胞製造工廠,並規劃持續革新提升如自體細胞製造、異體細胞製造、分析及檢測等環節之技術。

       日立化成是全球第二大細胞治療工廠,積極在全球布局,建構一個符合全球大型藥廠可依循的法規最高標準全球供應鏈,該公司在2017年購買美國PCT細胞治療廠,2018年進一步在日本橫濱打造細胞治療工廠,今年更在德國慕尼黑收購一家從事代 工服務的CDMO公司,而第四個據點則將在台灣,合作對象是三顧,雙方將合作爭取中、日訂單。

       林啟萬提出,台灣細胞治療產業人力占整體成本的50%,封閉系統/自動化技術可以讓人力成本大幅降低,使細胞治療更具成本效益。而在盤點台灣再生醫療產業各個環節後,目前仍缺乏上位專利技術,需導入新材料與新結構的設計,尤其是化纖及化工產業,另一方面,發展分段獲利的經驗模式、高規格的量產設備,也都是台灣發展此領域要面臨的挑戰。此外,未來也預期引入人工智慧(AI)及資訊系統,打造細胞製造工廠2.0。

資料來源:工商時報 記者杜蕙蓉